,众人皆挺直腰板,齐声向客人致敬,保持着军人般的姿势背诵口号或高声唱歌。房间有厕所,用帘子遮着,厕所里从墙壁到地面干净得不存一点污渍,亦无异味。 关押的人时多时少,关押人员来得或迟或早,但一律保持着井然的秩序。无论谁,只要一进禁号,便自然而然地在传统中生活,循规蹈矩,养成集体主义的习惯。于是,在有限的空间内,每个人都平均分配到属于自己的一份权利,不受他人干扰。若不是铁栅门上了锁,这里像一间间教室。 收审人员每日早上6:00起床,7:00开饭,8:00反省,9:00读报。上午管教员进各禁号教育一次,然后自由活动。午饭午休后,下午1“00开始反省,管教员找人个别谈话,之后又是自由活动,晚饭后仍有反省时间。每隔一天清间放风一次。平常这里在押人员达一千多人,但加上所长、副所长只有十多个管理人员。一名会计也负责管理一百多人。被收审的大都是最无视国家法律,不服从社会制约的一部分人,一千多人被十几人调教得顺顺当当,令行禁止,不生非分之想,一方面显示了国家机器的威力,一方面也显示出领导者的才能。能挑选到张良春这样的负责干部并非易事,收审人员用不着在他面前耍小聪明,他的经验和体验足以涵盖收审所里的大事小情。 经营上张良春也有自己的一套。他手里有农副业基地,民警平均一人养一头猪,吃饭不花钱。收审人员一天要吃一吨粮,吃菜上也达到自给。近年来收审站还在外面承包了两家亏损企业,使之转亏为盈,办得有声有色。民警们早已习惯于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家,全年没有休息,不习惯休息天。收审人员也不知不觉间接受了大家庭的观念。张良春不称被看押人员为“犯人”而称为他们为“学员”,向管理人员提出的口号是“关心学员如亲人,感化教育出成果”,院内墙壁上最醒目的标语是“务实、求严、创新、文明管理、依法管理。”他告诫学员们:到这里来“是龙得盘,是虎得卧”。要看清正道,正道是“悔罪伏法吐苦果,靠近政府早回家。” “悔罪伏法吐苦果,靠近政府早回家”是张良春积多年经验冥思苦想制定的感化方针,所谓“吐苦果”,是要求学员们在悔罪伏法的前提下寻找犯罪的根源,如社会上腐朽的思想、不良的风气对自己的毒害,一味讲究“哥们儿义气”的糊涂观念对自己的坑害等等,把自己由后悔产生的苦衷倾诉出来,巧妙地使害人者转变为受害者的立场,以主动的姿态批判社会罪恶,从中受到教育。“早回家”则是学员们最大的愿望,张良春抓住这一点,鼓励这种愿望,同时也就要求他们靠拢政府、改过自新。说来说去,张黑子的观点只是一个:把犯人当人,当作受害者,当作需要重新学习的人,当作亲人。他的目的不是看押他们,而是希望他们认识人生路途上的错误,早早送他们回家。这自然是一种人道主义精神。无法怀疑他的真诚,历史的不公曾使他蒙受过作人的屈辱,使他在铁窗的另一面切肤地感受到人的尊严对于人的新生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也许从那个时期起,他已经准备好了做一个优秀的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主要素质。 了解了这些中,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这个收审所里一千多名学员都被管理得那样服服贴贴,守规矩和不乏上进心。收审所院墙上布满铁丝网,荷枪实弹的哨兵日夜巡逻,此间通往外面的唯一通道要经过张良春的办公室,但这些设施以及警方施加的威严仅仅起到震慑作用而已。所里从未发生过学员暴动、越狱等恶性事件。相反,每年学员中提供上来的案件线索有数百条,起码落实百条以上,曾经在半年时间里提供杀害出租车司机案件线索3起。
“128”大案爆发后,市局对收审所的第一个命令是加强戒备,防止外面犯罪分子对收审所进行袭击;第二个命令是号召收审人员举报线索。张良春在会上宣布了奖金的数额,要求所有学员“一吃、二睡、三睁眼看照片,闭眼想可疑的人和事。”当时无名尸的头部照片已经发到各禁号,所有人员都停止其它活动,专心一意研究相片。张良春宣布,在此案上立功的人员,不仅受奖,还可以得到宽大处理,包括当场释放。于是禁号里的人们都知道外面出了大事,以后被陆续关进来的人员,更是把南山矿大案的详情介绍了个遍。 初进“宫”的人见这里的人热火朝天地提供线索,都感到奇怪,时间长了才明白,所里对学员的教育实在是细致入微。张黑子在这方面的办法很多。有时候,把已经放出去的原收审人员请回来,请他们讲述自己犯罪、悔改、立功、得到宽大处理的过程,往往讲得痛哭流涕。他们对这里的一切都很熟悉,这里的人对他们讲的一切也很熟悉,会场上当时就能产生强大的共鸣,达到高潮时台上台下唏嘘一片。有时候,所里把检察院、法院的检察长、院长、庭长请来,请他们讲自己经手的案子,讲青少年犯罪的现状,讲死刑犯人临死前后悔莫及的痛苦心情,直讲得台下人心惊肉跳、鸦雀无声。每讲一场,都会有学员主动与管教员联系,请他帮助自己分析罪行的严重程度和出路。 也有时候,请收审人员原单位的领导来讲遵纪守法。这些收审人员在原单位大都是不服从领导、调皮捣蛋无法无天的人物,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